新闻中心

实验室新闻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验室新闻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渊同志荣获“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作者: 日期:2020-07-01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9b8bc5bc7323465789708333291c58be.jpg

      吴渊,男,1980年10月生,河南平舆人,200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获北京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2013年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2019年赴德国马普所进行访学研究。现为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新材料国重)副主任,党委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2017年、2018年两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研究成果。

dbf95b22681247728ad56e2ca249b9d3.jpg

在提升科研管理水平上做实功

立足岗位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吴渊同志忠诚于党的教育和科研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注重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坚守岗位,从春节至今每天处于工作状态,全力做好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在担任教工党支部书记期间,吴渊同志一方面充分发挥支部的领头雁作用,将提升支部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作为工作主线,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和凝聚力建设,教育引导党员教师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打造了科研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另一方面,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瞄准金属材料的国际学术前沿和国民经济以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组织党员带头开展自主创新的金属材料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发展高性能先进金属材料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人获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党支部两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党组织。

随着我国高精尖技术的高速发展,材料成为许多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国家发展对于新型高性能金属材料自主创新的需求十分迫切。作为分管科研的副主任,吴渊同志立足于现有条件,以服务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为重点,搭建新型“产研学用”融合平台,不断提高实验室原始创新能力、解决行业共性关键科技问题的能力和服务重大关键领域需求的能力。通过与国外著名科研设备生产商进行长期艰苦的谈判,以极优惠的价格为学校购置了全球最新局域电极三维原子探针系统这一重大材料研究装置,为国家节省近600万元科研经费,设备投用以来,取得了突出效果,极大提升了我校承担尖端科学研究任务的能力;瞄准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筹备成立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佛山分实验室,成立了高温合金梯队,推进与高温合金领域重要企业的合作。在他的组织带领下,新材料国重在承担国家科研任务的能力上连续取得突破,牵头获军委科技委重点项目和国家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各1项,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包括在国际学术顶级期刊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等发表一系列高水平论文,据统计,国际上有关高熵合金的最有影响力前10篇学术论文中有7篇是以新材料国重为第一发表单位,确立了我校在高熵合金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扩大了我校在国际材料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上出实绩

勇攀高峰践行科研报国使命

      作为合金设计与模拟梯队的主要研究人员,吴渊同志身体力行,勤勤恳恳,努力践行科研报国使命,聚焦学科前沿,开展高水平自主创新,在高性能钢铁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熵合金和非晶合金等领域不断取得原创性成果。吴渊同志创新合金设计思路,获得了大塑性具有加工硬化能力的非晶复合材料,该研究进展报道后,得到了这一领域国际权威的多次引用和肯定。吴渊同志继2017年作为主要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基于新的合金强化思想设计而开发的超高强度钢的工作以后,2018年又在高熵合金新的强化机制认识上取得突破,再次在Nature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相关研究工作引起国际材料领域的关注,为开发超高强韧性的金属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付出就有收获,吴渊同志的科研成果屡获殊荣:2017年有关超高强度钢的工作获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予以报道;2019年有关非晶合金的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2)。


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抓实事

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离不开献身科学、立志报国的高尚情操。作为分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副主任,吴渊同志紧紧围绕“质量”主线,党政团结一致,凝聚全室同志力量,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注重发挥导师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每年召开一次导师培训会,示范带动导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对学生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宽容鼓励、因势利导。率先成为学校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唯一试点培养单位,为学校全面开展此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狠抓博士学位论文撰写质量和学位论文校外盲审前的审查,博士学位论文盲审一次通过率100%。积极推进研究生国际化教育,资助学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多名同学在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和获奖。定期举办“国重学术论坛”、“国重研究生学术论坛”,2019年组织34场学术报告,其中邀请外籍专家16次,成为加强学生学术训练的重要载体。连续两年2名在读博士在《Nature》发表文章,每年7-8人获国家奖学金,4-5人获北京市三好学生,1名博士生获校长奖章。

90f92a8d488a4f82b53b6ebf49f44dcb.jpg

吴渊同志担任研究生导师十余年,指导及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20余名,博士研究生10余名,10余名同学获得校优秀论文称号,毕业研究生有的继续在国际著名材料研究机构深造,有的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材料科学进步的研究人员,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信任,这些得益于吴渊同志在育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吴渊同志身体力行,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注重增强研究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科研报国的使命感,培养为国科研的情怀,获得学生的充分认可。

吴渊同志以对党的教育和科研事业的高度忠诚、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无私奉献、潜心育人、勇攀高峰,为新材料国重和材料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研究生培养和所指导学生的成长而倾尽全力、甘之如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担当作为与使命责任。